当心!冒充公检法诈骗卷土重来
来源: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 时间:2020-03-18 15:16

导语

 冒充公检法诈骗又升级了!!!

近期,各地有序复工复产,一些骗子也开始“复工”,冒充“公检法”诈骗来袭。近期我省各级反诈中心陆续接到群众报警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具体情况是怎样呢--------------------

三起典型案例

案例一

福州的刘女士接到骗子冒充“北京市公安局”的电话,说有个死刑犯冒用其身份证办了银行卡,让配合调查。所幸刘女士打电话到反诈中心咨询真伪,才避免了进一步上当和财产的损失。

案例二

另外的李女士和王女士就没那么幸运了。今年2月20日20时许,李某鸿(女,39岁,广西壮族自治区人)在厦门市翔安区报称,其接到冒充“通州区公安局”的人来电,被对方以“涉案”为幌子骗汇51万元。

案例三

3月10日,平潭市民王某(女,28岁)被人冒充公检法人员,以涉嫌“口罩”诈骗犯罪为由,骗其将保证金汇入“国家安全账户”能赦免无罪,最后被骗人民币9.67万元。

冒充“公检法”诈骗危害性极大,受害者一旦上当受骗往往会倾家荡产,而此类诈骗的骗子会制造各种假“通缉令”假“警官证”恐吓受害者。请大家一定要认清以下假“通缉令”假“警官证”。

另外,为了增强身份的迷惑性,犯罪分子的假冒公检法机关的电话演变为添加QQ好友。这一切结合起来似乎真实性很高,但其实全都是不法分子伪造的,个人资料自行编写,照片利用PS合成,背景照片甚至都是网上盗取的。

套路为何假冒公检法诈骗会屡屡成功?究其原因,首先不法分子会利用公检法机关权威性,采取恐吓的方式,击破受害者的心理防线。

其次,此类诈骗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精准性,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掌握了受害者的部分信息,一次比较容易获取受害者的信任,再加上受害者在面对这种情形时往往会产生恐慌心理,判断能力也随之大幅下降,因此诈骗着就更容易得逞。

套路剖析

01

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事主信息后,如身份证号、住址等来取得受害者初步信任,对受害人进行洗脑。骗子会通过声色俱厉的语气,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人的意志,使受害者急于想证明自身清白或挽回损失,答应配合其所谓“调查”。

02

为了让骗局更加真实,骗子会向受害人发送虚假通缉令、逮捕令等,利用受害人的恐慌心理,进一步骗取信任。

03

骗子会给受害人提出“证明清白的唯一方法”,就是配合公安机关资金调查,将钱款打入所谓“安全账号”。

 警

1.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户或核查账户,不会通过电话、网络通知涉案人核查资金、下载APP和提现转账汇款。

2.公检法机关办案会当面向涉案人出示工作证件或相关法律文书,不会通过微信、QQ、传真、邮寄等形式发送展示相关法律文书和个人工作证件,而且逮捕证、传票和涉案信息均无法通过互联网查询。

3.个人信息要保护好,特别是银行卡号、密码、短信验证码、U盾信息等千万不要透露给陌生人,也不要在不明网站留下个人信息。

咨询请拨打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96110-8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

相关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