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福建法治报》:一块“智慧”门牌的背后

2017-10-29 23:56:00


 

如今,走在永安市的大街小巷,你可以看到一块块崭新的二维码门牌。用手机一扫,你会发现二维码门牌里除了显示当前地址、路名、社区民警等信息外,还能够办理居住证、一键报警等诸多便民功能。而这一块块小小门牌的背后倾注着民警的汗水与努力。

  高度重视 稳步推进

  “二维码门牌相比普通门牌多了一个二维码,通过手机等终端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,能够将线下需求与线上应用快捷连接起来。”永安市公安局民警介绍,二维码门牌对接的是我省统一标准地址库,群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便民服务。

  早在今年年初,该局就不断强化措施,形成工作合力,全力推进二维码门牌安装和地址标注工作。该局成立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领导小组,明确责任分工,落实人员经费;组织民警参加地址二维码业务培训,对二维码门牌的安装、扫描申报、地址标注等事项进行详细讲解。同时,量化下发工作任务,要求民警做到“任务清,进度明”,努力完成二维码上墙工作。

  原有地址信息因历史原因、城市规划等,出现门牌重复、错漏、跳号等问题。在二维码门牌工作伊始,民警必须对现有地址信息进行清查,逐家逐户做好房、人、牌、户等信息的摸排和链接工作。

  “这是一项庞大的工作,我们必须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地址信息逐项梳理。”燕西派出所所长林希宁介绍,一些老旧小区还存在多套房屋共用一个门牌、有房无牌等诸多问题。民警只能利用傍晚、周末等住户在家时间去访查。同时,通过下村入户、分发宣传材料的方式向群众普及标准地址二维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争取群众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。今年6月底,全市7万多户地址信息核实完毕。

  想方设法 提升效率

  720日,第一块二维码门牌在永安市政府上墙后,该市便全面铺开二维码门牌安装工作。但二维码门牌生产商生产效率偏低,只能边安装边等门牌。因7万多张门牌必须在一个月内装贴完毕,这就导致时间更加紧张。永安市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及时与二维码门牌生产厂商沟通,督促其加派人手赶制门牌。门牌一到,民警便立即行动起来,加班加点完成二维码门牌安装工作。

  在紧张的贴门牌过程中,民警们也想出了不少办法提高安装门牌速度。“门牌要求装在2米高左右的位置,原先我们量高度的时候,都是用标尺来量,后来我们就找了一根两米多长的竹竿,并在上面安了一块短板,扎成一根T字型竹竿。安装时只要将这竹竿往墙上一放,就不用担心门牌是否在合适的高度或者是否齐平了。”大湖派出所民警戴德东介绍说,有了这根竹竿,每个小时他们就能多装几块门牌,民警们把T字型竹竿称为装牌“神器”。

  每安装一个新门牌,民警会立即通过网络定位,对门牌和地址进行实时标注。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我们碰到不少问题,有的地址定位是错的,且在一些网络信号不好,甚至没有信号的地点根本没办法标注上传。”坑边派出所教导员唐世清介绍,他在工作中发现系统内标准的地址可以移动,因此在没有网络和地址标注不到的地方,民警可以先用手机将信息离线操作保存到系统内。晚上回到派出所再加班,通过电脑上网将地址修正。这样既解决问题又提升效率。

  答疑解难 获取支持

 “你把门牌给我换掉了,那我这户口、身份证上的地址信息怎么办?水费电费怎么缴?到时候不乱套吗?”民警在安装门牌过程中,经常碰到群众提出的一连串疑问。这时,民警都会耐心地向 群众说:“放心吧,这门牌安装好,您需要变更户口本和身份证上的地址,我们派出所免费为您办。这个二维码门牌有政府支持,需要变更地址信息,各个职能部门都会配合的。”

  除了门牌安装中存在的困难,民警也会碰到群众不理解的情况。有些群众担心后续生活会被这个新门牌困扰,担心家庭信息被泄露,还有些群众认为自己的门牌号码不吉利,不让民警安装,即便是安装后,也私自卸掉。面对这种情况,民警在安装过程中都细心向群众解释,在打消他们心中顾虑的同时,还积极宣传二维码门牌具有一键报警、生活缴费等便捷功能。

  该局治安大队副大队长陈立新介绍,在推进二维码门牌工作的过程中,民警秉着尊重历史的的原则,尽量根据原有的地址编排规律编排。“只有在一些错漏问题突出的地方,我们才会重新编排,尽可能减少村民麻烦。证件需要变更地址信息的我们都免费服务,努力争取群众对二维码安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。”
 
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 【浏览次数 {{ pvCount }}

附件下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