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社会的发展,有的退休老人手上都有些“养老钱”。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老人有闲钱想投资的心理,打着“动动手指就能日进斗金”的旗号,将魔爪伸向了老年人的口袋。
案例一:下载“华证席位”软件炒股被骗200万元
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吴阿姨今年70岁,退休在家,闲着没事就炒炒股。2021年底,“荐股师”小林添加了吴阿姨微信好友,声称其可以预测股票走势,免费为她提供参考。
一开始,吴阿姨对小林的身份也存在疑虑,但小林经常分享炒股知识和盈利情况,还隔三岔五地陪着聊天解闷、嘘寒问暖,这使得吴阿姨放松了警惕。
两个月后,吴阿姨在小林的指导下购买某支股票赚了1000元,这让她对小林的股票投资能力深信不疑。随后,小林以“华证席位”APP能打更多新股,注册送1000元为由,推荐吴阿姨下载使用。
赚到钱的吴阿姨完全放下戒心,在小林的怂恿下,拿出多年的养老积蓄,加上贷款,共计200多万元,投入到该软件中。最终在吴阿姨发现该软件无法提现时,才知道自己被骗了。
案例二:加入“理财战队”微信群买基金被骗11万元
家住福州市仓山区的宋女士也遭遇类似的诈骗。宋女士今年65岁,平时购买基金进行理财投资。去年,宋女士通过陌生人的引荐,加入“理财战队”微信群。群里很多网友晒出用“微核”APP购买某基金的收益截图,宋女士心动不已,便下载了该软件。在群里客服的指引下,花了200元购买某基金,赚了45元。
尝到赚钱的甜头后,宋女士相信了这个“理财战队”微信群的投资能力,再次通过该软件投了5000元。随后,客服以“补仓才能提现”“补仓超时”“升级VIP能多赚”等理由,多次要求宋女士追加投资。宋女士先后四次投入共计11万元。直到向朋友借钱,经朋友提醒才发现自己被骗。
套路解析
这类诈骗都有着明显的套路:
一是“找人”。不法分子会在网上寻找空闲、有钱、想投资的群体,尤其是有着养老钱的老年人。
二是“布网”。假冒“荐股师”、“投资导师”、“证券推荐员”等身份,以免费咨询又不花钱为由,与受害人建立联系,或者诱骗加入微信、QQ群等,继而展示收益、盈利截图,引诱受害人心动。
三是“放饵”。接着,引导受害人下载软件进行小额投资,并获取利润,从而彻底放下戒心。
四是“收网”。等受害人相信有利可图时,虚构“保证金”、“滞纳金”、“提现金”等名目,诱骗其追加投资金额,成功实施诈骗。
警方提醒:
目前,全国正在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。公安机关将严惩各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行为,延伸治理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社会乱象,为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营造良好社会环境。
在此特别提醒群众:
一、不要贪图“快钱”,一夜暴富
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要轻信他人,尤其是能带你“发大财”的人。退一步想想,如果真能赚钱,他自己已经成千万富翁了,何必告诉你这个陌生人。一定要打消“小钱赚大钱,一个杠杆撬地球”的想法,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,掉的只有陷阱。
二、多学案例,提升反诈意识
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老年人也要加强学习,尤其是防诈知识的学习。孩子要多陪陪老人家,茶余饭后多聊聊诈骗案例和常见诈骗手段,提升老人家的防范意识。
三、下载“国家反诈中心”APP
“国家反诈中心” APP是由公安部推出的一款具备诈骗预警、快速举报诈骗的专业性防诈骗软件。软件设置“来电预警”、“APP自检”、“风险查询”等模块。通过安装使用,可以起到手机自测可疑APP,支付社交账号核验,拦截诈骗电话等作用,为我们的“钱包”加个电子锁。
福建警方防骗咨询热线微信公众号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